市場對RWA過分樂觀?麥肯錫報告:「代幣化」的廣泛採用遙遙無期

市場對RWA過分樂觀?麥肯錫報告:「代幣化」的廣泛採用遙遙無期
麥肯錫報告:代幣化的廣泛採用還早

區塊鏈技術為現今的金融市場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其中代幣化資產技術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關注。台灣金管會近期宣布協力集保公司及6家有意願之金融機構,成立「RWA代幣化小組」共同研議相關推動事宜。然而根據全球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的最新報告,代幣化的廣泛採用仍遙遙無期,市場規模可能最低僅達1兆美元。

所謂的「現實資產代幣化」(RWA),指的是將手錶、房地產、紅酒、卡牌、債券等現實世界中有形及無形資產代幣化,並在區塊鏈上世界建立一個虛擬分身,價值與本尊綁定連動。

例如在2023年6月,一支百年歷史的勞力士手錶首次被「代幣化」,抵押後成功讓手錶主人借到超過新台幣40萬元的貸款。不只是手錶,就連一幅名畫、一棟豪宅,也可以透過代幣化分成好幾塊,讓好幾個人「共同持有」。

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Binance)在其發布的「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報告中更指出,雖然RWA發展還在早期階段,但普及率、總鎖定價值(TVL)都在持續成長中,預期在2030年將達到16兆美元約為新台幣480兆的市場規模,約佔全球GDP的10%。

然而根據麥肯錫的最新報告指出,即便在樂觀的情況下,到2030年代幣化資產市場的規模也僅能達到4兆美元,遠低於市場上樂觀的預測。

市場現狀與挑戰

代幣化作為區塊鏈技術最熱門的應用之一,已經吸引了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和銀行的關注,例如貝萊德(BlackRock)、花旗銀行(Citigroup)和匯豐銀行(HSBC)等,這些公司正將美國國債和大宗商品等傳統資產引入區塊鏈,以期獲得操作效率和更廣泛的市場接觸。

不過,雖然代幣化的潛力巨大,隨著基礎設施供應商從概念驗證轉向穩健的擴展解決方案,金融服務的未來將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代幣化資產的實際應用範圍相對有限。麥肯錫的報告顯示,代幣化資產市場目前處於「冷啟動」狀態,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約為2兆美元,而在樂觀情境下,頂多翻倍至4兆美元。

挑戰一:法規監管與現代化

首先,要對現有的金融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這件事本身就具有挑戰性,特別是在金融服務等監管密集的產業。

麥肯錫的報告指出,以目前來說,現金和存款、債券和交易所交易票據(ETNs)、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貸款和證券化可能是首先實現的資產類別,而房地產、大宗商品和股票等資產進行代幣化可能性最低,理由包括邊際收益、對可行性的擔憂、複雜的合規要求或缺乏對產業參與者追求代幣化的激勵。

挑戰二:流動性有限

代幣化技術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流動性有限,這也讓代幣化發行缺乏吸引力。麥肯錫的分析師認為,代幣化需要找到比傳統金融系統提供更大優勢的應用案例。

例如債券的代幣化,幾乎每一週都在宣佈新的代幣化債券發行,至今市場上有數十億美元的代幣化債券未償付,但與傳統發行相比,收益幾乎可說是微乎其微,二級市場的交易依舊稀缺。

在債券代幣化的例子中,分析師表示,可以透過提供「更大的流動性、更快的結算和更多的流動性」來解決緩慢的起步問題。

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現有流程和標準的整合仍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目前許多機構還處於「觀望」狀態,等待更明確的訊號來實施代幣化。

麥肯錫報告也指出,代幣化的廣泛應用需要有更明確的法規、產業內的合作等。

本文来自加密新聞投稿,不代表科技商業頭條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8912.html

讚! (0)
加密新聞的頭像加密新聞编辑
Previous 3天前
Next 3天前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