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帶貨王」Vitalik喊單項目,背後是一場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細數「帶貨王」Vitalik喊單項目,背後是一場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作為影響力變現最快的領域之一,對深處Web3 世界的普通散戶來說,能否及時關注各個Alpha 博主、KOL 的帶貨推文,幾乎成了一項追蹤財富密碼的必備技能。

那在當下的加密世界中,影響力最強的「帶貨」王究竟是誰?

下面這張KOL 帶貨效果圖雖然未必嚴謹,但將Vitalik Buterin 放在獨一檔位置卻堪稱精準——作為泛以太坊生態的絕對話事人,Vitalik 雖然極少直接「帶貨」,但每次「明牌」、「暗奶」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市場產生莫大的推動作用。

近期因Vitalik 喊話而暴漲的ENS 就是典型例證,因此本文旨在盤點一下Vitalik 歷史上曾「帶貨」過的項目/技術方向的發展與現狀,並試圖總結背後原因及它們如何影響並塑造了我們如今所看到的以太坊

細數「帶貨王」Vitalik喊單項目,背後是一場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對ENS 的明牌「偏好」

說Vitalik 是「偏愛」ENS,完全不會為過。

他曾在受訪時公開表示:「以太坊網域服務 ENS 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非金融類以太坊應用程式」。

眾所周知, 2017 年推出的ENS 全名為Ethereum Name Service,是基於以太坊的分散式網域服務,它透過獨有的競標機制,使得任何使用者都可以透過競價流程為自己的以太坊地址註冊一個(或多個)以「.eth」結尾的以太坊網域。

簡單來說,ENS 可以把個人長且難以記憶的「0x 開頭的以太坊地址」對應到自訂的短地址,譬如satoshi.eth、vitalik.eth 等等,這樣的話,在支持ENS 的錢包中,用戶不必再復制和粘貼長地址,可以直接使用ENS 域名來綁定各種加密貨幣地址,並接收加密貨幣的付款。

而Vitalik 的Twitter 帳號暱稱就一直是「vitalik.eth」,相當於為ENS 打了一個長期的免費廣告,也從側面表明了他對ENS 的支持態度。

細數「帶貨王」Vitalik喊單項目,背後是一場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今年上半年以來,Vitalik 更是直接下場,數次公開「帶貨」,在二級市場對ENS 的價格走勢產生了肉眼可見的強烈刺激

首先是1 月3日,Vitalik 轉發ENS 的layer 2 資料解析方案,並發貼稱「所有L2 都應該在CCIP 解析器上運行,以便我們可以直接在L2 上註冊、更新和讀取ENS 子域,ENS 非常重要,它需要負擔得起」,隨後ENS 一度在5 分鐘漲逾30% ,突破12 USDT。

而5 月21 日,Vitalik 與ENS 更是再度上演了一起頗為戲劇性的「力挺」戲碼——起因是Vitalik 在與他人關於在排序器&意圖的探討中,舉例他對跨L2 標準/ 基礎設施的看法,其中著重強調了“Token 轉移、ENS、智能合約錢包(個人和組織)的關鍵變更”這3 點:

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協議,用於將資產從一個L2 快速轉移至另一個L2,並將其整合到錢包的預設發送頁面,Token 轉賬、ENS、智慧合約錢包的關鍵變更都是在L1 上可以簡單實現,但在L2 上卻很困難,輕客戶端、基本可靠性與證明系統也是在L1 上更安全/ 去中心化,在L2 上遠遠不夠。

總的來看,自 1 月 3 日以來,ENS 已從 8 美元上漲至最高 30 美元,漲幅近 300% 。

Vitalik 還「喊」過什麼?

除了 ENS 之外,Vitalik 歷史上曾「帶貨」過的項目 / 技術方向也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清單。

Plasma

首先自然是Plasma,作為Vitalik 曾經最推崇的以太坊擴容方案,如今已經鮮少有人提及,甚至大多數新用戶都未曾聽聞。

2017 年8 月,Vitalik 和Joseph Poon 共同發布Plasma 的最初設想-一套鏈下(Off-chain)擴容方案,本質上是把數據和計算(存款、提款和默克爾根除外)從以太坊主鏈上脫離出來,放到鏈下來執行,同時主鏈上定期存放一些關鍵運行狀態數據,以藉助以太坊主鏈來保證最終的安全性。

不過由於Plasma 無法解決資料扣留問題,也不利於把合約狀態遷移到L1,所以最終被以Rollup 為代表的以太坊擴容新路線取代,如今多如過江之鯽的Rollup 也幾乎成了以太坊擴容的唯一主流選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Rollup 極度依賴主鏈上的數據可用性,而Plasma 則完全繞過了數據可用性問題並大大降低了交易費用,因此熱度開始再度恢復,去年底Vitalik Buterin 就陸續發表“Exit games for EVM validiums: the return of Plasma”等文章,將Plasma 視為一種使用zkSync 和StarkNet 等有效性證明來提高鏈可擴展性的方法。

這也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Plasma 在最大限度地減少數據可用性限制方面的能力,預計未來Plasma 在提升以太坊網路效能方面可能會重新發揮重要作用。

RAI

在穩定幣領域,Vitalik 曾專門發文闡述他對穩定幣設計的看法,並認為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別:中心化的穩定幣,DAO 治理的現實世界資產支持的穩定幣,以及治理最小化的加密貨幣支持的穩定幣。

其中前兩者分別以USDT/USDC、DAI 為代表,而第三類別他則專門詳細介紹了RAI 的模式,認為RAI 避免了與非加密貨幣金融系統的所有聯繫,使其更難被攻擊。

此後Vitalik 在參與公開活動時也表示相信RAI 的崛起可以解決Lido 主導LSD 生態的問題,認為「RAI 的激進治理可能不需要一路走下去,如果RAI 社群採取更積極的治理來支持質押ETH,並有意只接受非主導形式的質押ETH,那就足夠了」。

細數「帶貨王」Vitalik喊單項目,背後是一場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只是截至發文時,鏈上資料顯示,RAI 的總供應量也不過165 萬枚,在穩定幣中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SIWE、POAP、SBT

Web3 世界裡的你,該如何證明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Vitalik 曾發文表示ENS 等有助於建立一個圍繞身分的生態系統,因為「區塊鏈對身分應用很有價值,因為它們具有獨立於機構的性質」,而除了ENS 之外,SIWE、POAP、SBT 也被Vitalik 視為構建鏈上身份系統的關鍵組件:

Sign In With Ethereum(SIWE)標準允許Web3 使用者基於鏈上戶登入(傳統)網站;

POAP 用於發行代表證明的Token;

特別是透過《去中心化社會:找出Web3 的靈魂》一文,Vitalik 讓靈魂綁定Token SBT 逐步進入更多人視野,日漸成為Web3 數位身分的實際載體-SBT 可以進一步做到結果證明的同時還能推敲鏈上痕跡、記錄參與過程,同時具備永久且不可轉讓的Token 屬性,這就為搭建一對一的完善Web3 身份體系奠定了基礎。

從這個角度看,靈魂綁定Token SBT 的內核,其實就是為每個Web3 使用者在Web3 世界中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套原生的Web3 身分識別體系,從而能夠基於該身分體系,在DeFi、NFT 等應用程式之外,將Web3 更廣泛地擴展到多元化的新應用場景之中。

不過隨著Web3 社交風潮的平息,SBT 目前也只是作為去中心化身份的一種代表憑證,仍未迎來規模化的鏈上採用。

DVT

2023 年12 月28 日,Vitalik 發文探討如何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處理以太坊網路中龐大數量的簽章負載,其中提到了對應的解決方案,即使用DVT(分散式驗證者技術),建構去中心化的質押池

由於DVT 允許多個節點充當一個以太坊PoS 驗證器,因此能夠顯著提高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而2023 年11 月,Lido 實際上已經開始試用DVT 方案,以實現所謂的分散式驗證者網路-由Obol Network 和SSV Network 提供支援。

Loopring/Taiko

作為Rollup 方案的早期代表性項目之一,Vitalik 曾多次公開讚許Loopring 的解決方案,譬如在交易性能的相關討論中認可路印協議,稱和分片(Sharding)相結合,水平擴展解決方案將以太坊網絡劃分為數千個「島嶼」,該網路交易性能理論上每秒可達16 萬筆。

而與Loopring 淵源頗深且剛上線主網的Taiko,也在前不久受到Vitalik 的認可- 5 月25 日,Vitalik Buterin 作為區區塊提議者在Taiko 主網宣傳了首個區塊,並在該區塊附言稱:

「我很高興看到Taiko 作為一個Based Rollup 平台而推出,以太坊受益於採用多種不同方法的L2s,我很欣賞Taiko 是第一批朝這個方向發展的人」(I’m excited to see that Taiko is launching as a based rollup. Ethereum benefits from L2s tak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I appreciate them being among the first to go in this direction)。

細數「帶貨王」Vitalik喊單項目,背後是一場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Farcaster

2023 年9 月,Vitalik 的X 帳號遭到黑客攻擊,發布了一條免費領取ConsenSys 有關Proto Danksharding 紀念NFT 的釣魚鏈接,導致用戶損失超過69 萬美元。

隨後Vitalik 在去中心化社交媒體Farcaster 表示自己的推特帳號確實遭到了SIM 卡劫持攻擊,原因可能是在註冊Twitter Blue 時暴露了手機號碼,同時也自稱已卸載Twitter,並加入到可透過Ethereum 位址來控制帳號恢復的Farcaster。

截至發文時的情況來看,Vitalik 確實已經把Farcaster 當作了自己的社群媒體主陣地——近一週已在Farcaster 發布超10 條貼文,但X 上卻無一條,最新一條還是6 月11 日的舊貼回覆。

細數「帶貨王」Vitalik喊單項目,背後是一場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帶貨背後的以太坊「正統性」暗戰

回到最核心的議題上,作為一言一行對泛以太坊生態乃至對整個Web3 世界擁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超級公眾人物,Vitalik 的這些公開「帶貨」背後,究竟是處於什麼樣的考量?

原因無他,很大程度上就是出於維護以太坊「正統性」或確保以太坊發展不脫軌、不失速的目的,並致力於擘畫理想中的未來——以太坊進一步去中心化並實現Mass Adoption 的藍圖。

只是上文提到的ENS、Plasma、Taiko,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維護以太坊DA 正統性的主線:

首先,Vitaik 積極喊話的ENS L2 資料解析方案背後,正好要求擴展到各條L2 網路上的ENS 服務必須採用正統的以太坊DA,也也就是必須將DA 放在以太坊主網上,從而將選擇Celestia 等第三方DA 平台的L2 排除在外。

由於是ENS 是以太坊身分系統建構的關鍵元件,在未來泛以太坊生態實現Mass Adoption 流量湧入時,更是L2 們不可忽視的一個非金融應用與基礎設施。

而提前樹立「L2 如果想部署ENS,就必須將DA 放在以太坊主網」這一標準,就進一步增強了L2 選擇第三方DA的機會成本,不得不仔細考慮誰的綜合成本更高。

Plasma 的意圖無疑就更為明顯——在DA 大戰的背景下,它完全避開了數據可用性問題,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費用,尤其是將Plasma 與ZK 零知識證明結合,正好在主鏈上證明Plasma 區塊的有效性,減輕對退出機制的依賴。

最後,Taiko 作為Based Rollup 的首個落地項目,核心亮點也正是透過L1 排序來實現Rollup 擴展——將排序權力(及衍生的排序、MEV 等收入)都委託給L1,也即所有的排序和安全性均由以太坊L1 提供,從而進一步增強了以太坊主網的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

一切公開行為背後,都有正當或不正當的(私人或公共)利益關聯,以太坊和Vitalik 也不例外,早在Celestia 掀起的第三方DA 大辯論初現端倪之時,就能看出來Vitalik 鬥爭經驗十分豐富。

《論Vitalik 及各種路線圖對以太坊治理流程的影響》一文中有個很有意思的類比,即Vitalik 在以太坊生態其實在扮演實質「CTO」一角,以把控以太坊這艘巨輪不偏離軌道:

負責引導以太坊的開發進程與各「路線圖」的規劃方向相契合,甚至於對發展方向是否符合以太坊願景擁有一錘定音的權力(且不論他是否有意願這樣「獨斷專行」)。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大家平時如何調侃Vitalik 與中本聰作為頭兩大加密貨幣/ 生態創始人的區別,至少Vitalik 是個很合格的專案創始人-努力維護以太坊的正統性,並始終牢牢把控Ethereum 這艘巨輪按照他(和部分關鍵人物)認為的合適方向前進,並且在公鏈競爭中不脫軌、不失速。

小結

Vitalik 是人,不是神,只要站這個角度看,一切問題的就都能清晰的看見背後的答案。

而對我們一般使用者來說,只需要記得Vitalik 對以太坊的各種研究,往往蘊含著引領新熱點的可能,能夠敏銳嗅到其中可能隱藏的未來資金角力的主戰場,就夠了。

本文来自加密新聞投稿,不代表科技商業頭條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9494.html

讚! (0)
加密新聞的頭像加密新聞编辑
Previous 2天前
Next 2天前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