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8災難、優點、缺點、詳情總結:蘋果再次引發群嘲!

iOS 18 在 2024 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的主題演講上正式亮相了。大家對 iOS 18 可謂是翹首以盼,今年有關新版本更新的消息和洩漏情況尤其熱烈,相比去年圍繞 iOS 17 的種種猜測,有過之而無不及。

iOS 18 在 2024 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的主題演講上正式亮相了。大家對 iOS 18 可謂是翹首以盼,今年有關新版本更新的消息和洩漏情況尤其熱烈,相比去年圍繞 iOS 17 的種種猜測,有過之而無不及。

iOS 18災難、優點、缺點、詳情總結:蘋果再次引發群嘲!

那麼,這麼多的期待和熱議是否合情合理呢?接下來,就是 iOS 18 帶來的新功能一覽。

首先,作為最新一代作業系統,iOS 18支援鎖定螢幕自訂,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喜好調整桌布、字體樣式乃至時間與日期的顯示方式,讓每一部iPhone都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還有,iOS 18引入了單一App應用程式鎖定功能,允許使用者為敏感應用程式添加額外的密碼保護層,確保個人資訊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iOS 18新增遊戲模式,在此模式下,系統資源將被優化分配,以確保遊戲運行的流暢性和響應速度,同時,iOS對遊戲手把和AirPods的無線連接進行了強化,減少延遲,提升玩家的遊戲沉浸感。

另外,蘋果公司在最新發布的iOS 18作業系統中,為那些經常乘車時使用手機的用戶推出了一項創新功能——防暈車功能。這項功能旨在透過減少使用者在移動車輛中的暈車感,提升乘車體驗。

蘋果在5月15日的新聞稿中首次預告了這項功能,現在用戶可以透過更新至最新的iOS 18系統來體驗這項新功能。具體操作方法是進入「設定-輔助功能-動態效果」選項,在其中找到並開啟「顯示車輛運動提示」選項。

這項新功能利用了iPhone內建的感應器,能夠識別車輛的加速度方向,並在螢幕上顯示與車輛慣性相符的小圓點。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使用者減少視覺和實際感受之間的衝突,進而緩解暈車問題。

根據研究顯示,暈車通常源自於這種視覺與實際感受之間的衝突。而蘋果公司推出的這項新功能就是為了緩解這個問題。在螢幕邊緣會顯示動畫點,代表車輛移動的變化,幫助使用者減少暈車的可能性,同時確保主要顯示內容不會受到干擾。

另外呢,蘋果在最新發表的iOS 18作業系統中,正式引進了眼動追蹤功能。

這項技術利用內建的前置鏡頭捕捉使用者的眼動,透過裝置端機器學習進行校準,使得殘障使用者能夠僅用眼睛來操控iPhone和iPad。

眼動追蹤功能的設計初衷是為殘障人士提供更便捷的操作體驗,使用者只需幾秒鐘設定和校準,即可透過眼睛瀏覽應用元素,使用停留控制啟動各元素,甚至存取實體按鈕、滑動和其他手勢。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設定和控制資料均安全地保存在設備端,不與蘋果共享,充分保障用戶隱私。

且iOS 18中的眼動追蹤功能不需要任何額外硬體或配件,即可在iPadOS和iOS應用中流暢運作。

除了眼動追踪,蘋果還引入了音樂觸覺和人聲快捷鍵等輔助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對殘障用戶群的支持。

音樂觸覺功能為失聰或聽障用戶提供了透過iPhone觸感引擎體驗音樂的新方式,而人聲快捷鍵則允許用戶透過自訂聲音執行任務。

然後,在 iOS / iPadOS 18 的首個開發者預覽版中,蘋果「Apple ID」已被新名稱「Apple Account」/「Apple 帳戶」所取代。

蘋果同時更新了開發者軟體授權協議,將部分「Apple ID」條款更新至「Apple Account」。

明美無限先前報道,古爾曼曾爆料蘋果公司內部存在一個「Apple Account」團隊,新名稱將在今年稍晚於網路端和蘋果即將發布的重大軟體更新中啟用,預計今年稍晚「Apple ID」這個使用超過20 年的術語將被逐步淘汰。

接下來呢,蘋果公司當地時間6月10日晚間在WWDC24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將在iOS 18系統上把衛星通訊功能擴展至iMessage和簡訊應用程式。在此之前,衛星通訊僅用於SOS緊急聯絡。蘋果還沒有提供更多細節,包括iMessage衛星功能是否免費。

再有,外媒挖掘蘋果 iOS 18 更新,發現手電筒應用除了可以控制亮度之外,還可以調整光線的強度和半徑。

蘋果 iOS 系統原生內置手電筒功能,這項功能太過基礎,而且很多用戶的要求是“能用就好”,因此只是拿來做照明的簡單工具。

自訂鎖定畫面下方的兩個按鈕,可以不再是手電筒和相機

蘋果在 iOS 18 系統中進一步優化了手電筒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更改鎖定螢幕介面上的手電筒按鈕,幫助使用者避免意外開啟手電筒。

新增滑桿可以調整手電筒的強度和半徑

蘋果 iOS 18 系統也新增了 2 個新的滑桿,讓使用者控製手電筒的強度和半徑,而目前任意安卓手機沒有類似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iOS正式版都會遇到很多的BUG,更別提測試版了。如果你的手上只有一台主力機,那麼嚐鮮升級就是自討苦吃。而知名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也在X上提醒用戶謹慎升級。

記得iOS 17剛剛推送更新的時候,也遇到了大量BUG。包括不限於安裝應用軟體閃退、耗電速度過高、手機訊號或是WiFi斷連、靈動導很多應用不適配、螢幕卡頓等。系統軟體的穩定程度非常重要,頻繁的出現問題不僅影響使用體驗,嚴重的還會耽誤重要的事。

iOS作業系統一直以來讓大家的印象就是穩定、安全,但近兩年來的iOS讓人感覺有失水準,除了BUG多,創新性也完全被國產安卓系統遠遠甩在身後。雖然蘋果現在的銷量還是能遙遙領先,但如果再這樣下去,相信被超越是早晚的事。

這不,iOS 18 的不少新功能在許多網友看來,都是一些安卓手機已經用上無數年的。不少網友紛紛吐槽:” 蘋果這是摸著安卓手機過河 “”iOS 18 是小天才電話手錶同款 “。

iOS 系統作為蘋果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一直以來都以獨特的設計和流暢的用戶體驗著稱。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iOS 18 似乎在某些方面顯得有些 ” 落伍 “。不少網友發現,iOS 18 中新增的許多功能,如主螢幕客製化、隱私保護升級、控制中心大改等,在安卓手機上早已是標配,且經過多年的迭代優化,已經相當成熟。

在 iOS 18 的更新中,蘋果也推出了獨立的密碼、地圖、錢包、日記、備忘錄和日曆應用,試圖為用戶提供更便利的服務。然而,這些功能在安卓手機上也早已有類似的替代品,且功能更為豐富、更強大。這也讓不少網友質疑,蘋果是否在 ” 摸著安卓手機過河 “,缺乏創新。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iOS 18 中還加入了一些看似 ” 小天才同款 ” 的功能。例如 App 鎖定功能,允許用戶將手機借給小孩或朋友時,只開放特定的應用,隱藏不希望被查看的應用程式。這項功能在不少兒童智慧手錶上早已實現,而蘋果此次將其引入到 iOS 系統中,難免讓人感到有些 ” 難繃 “。

而在留言區,網友紛紛表達了對 iOS 18 初期版本的擔憂。有用戶回饋圖示卡頓問題,擔心升級後主力機會出現卡頓問題。還有網友對手電筒的照射動畫表示好奇,並詢問其實際表現。同時,也有用戶注意到部落客發出的圖片中訊號顯示只有一格,調侃稱 ” 這訊號真強,下一步就差失聯了 “。對於正式版本的推播時間,用戶也紛紛表示期待,並建議等待穩定版本後再進行升級。

當然,如果你對 iOS 18 的新功能充滿好奇,想要提前體驗一番,可以考慮在備用機上先進行升級。這樣既能滿足你的好奇心,又不會對主力機的使用造成太大影響。

除此之外呢,說說哪些設備可以升級。

iOS 18:所有支援 iOS 17 的裝置都能升級到 iOS 18,但只有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 iPadOS 18:iPad 7 及更新機型、iPad mini 5 及更新機型、iPad Air 3 及更新機型、iPad Pro 2018 及更新機型。

目前,iOS 18 的開發者預覽版已經放出,而面向大眾的公開測試版預計下個月就會到來。如果你打算直接等待正式版發布,那就要等到今年秋末了。另外,Apple Intelligence 的所有新功能也會在秋季逐步開放測試,讓使用者體驗嚐鮮。

最後整體來看,Apple Intelligence提供的許多AI功能,確實有安卓化的傾向。但是,有一點別忘了,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是貫穿整個生態系統的,儘管目前支援的機型相當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優勢會逐漸放大,產品之間的聯動體驗也將會更加極致。所以,目前在AI方面領先的國產廠商,將會迎來全新的挑戰,能否持續領先,推動AI全面普及,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最後的最後,明美無限還想說的就是:iOS 18這些新功能不能說是多「革命性」,很多都是友商早已實裝的功能。現在的 iOS,小功能越來越完善,自訂程度也越來越高,手機越來越有個人辨識度,用起來也更順手,曾經教用戶怎麼用手機的蘋果,似乎放下了身段。

每年的 WWDC 總是被吐槽「不夠驚艷」,但這些積少成多的小功能,才是使用體驗不斷提升的基石。

況且,今年已經有 Apple 智慧負責驚艷了,不是嗎。

而根據已升級的夥伴回饋,iPhone 升級預覽版後可能會有短暫的發熱,系統整體上Bug 較少,日常使用的微信等應用在適配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在體驗過程中,也偶有出現卡死、應用閃退的問題。

所以對於iOS 18,有網友表示:「剩下的就是把安卓上東西套娃用,越來越一樣了,選擇性越來越單一了」「iOS18/iPad OS怎麼總更新安卓玩剩下的,安卓好用的地方真的一點都不給」「iOS18總結:變成安卓」。

當然了,iOS 18在AI光環的掩蓋下,暫時躲過了吐槽的火力點,但隨著AI在行動裝置應用的成熟,用戶的視線終究會回到系統本身,屆時iOS能否繼續支撐起用戶對iPhone的期望,我們拭目以待。

對此,雖然iOS 18部分功能在「致敬」Android,但無疑將進一步提升iPhone用戶的使用體驗,你會升級嗎?

本文取自媒體,由:Google 上傳發布,不代表kejixun.com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9636.html

讚! (0)
Google的頭像Google投稿者
Previous 2天前
Next 2天前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