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學習——智能合約

科普學習——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一種被設計為自動自我執行合約的電腦軟體,這意味著它在滿足預定條件後觸發某些操作。例如,智能合約可以用作中介兩方之間加密貨幣(或任何其他數位資產)交換的數位協定。一旦協議條款確定,智能合約就會驗證其履行情況,並根據協議分配資產。

換句話說,智能合約基本上是在滿足特定條件時執行特定功能的代碼行都滿足了。代碼通常遵循“if…then…”。觸發預定和可預測操作的語句。

例如,線上商店可以實施智慧合約,確保「如果收到付款,則交付產品」。 – 這將使整個過程更加高效,並且不易出現人為錯誤。

儘管智能合約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背景下變得流行,但該概念首先由美國密碼學家尼克描述Szabo 於 1994 年,比比特幣創建早很多年。

智能合約在區塊鏈領域和加密貨幣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ERC-20 代幣方面,它代表了在以太坊網路上創建的一類遵循ERC-20 標準的代幣。這些代幣通常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活動進行分發,並且使用智能合約可以在銷售過程中實現無需信任且經濟高效的資金交換。它們的使用還可以促進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支付處理。

智慧合約適用的另一個領域是金融服務業。例如,該技術可用於自動化交易清算和結算、債券息票支付,甚至保險索賠的計算和支付。

儘管智能合約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顯而易見,但用途廣泛,幾乎適用於需要在各方之間轉移資金、數位資產或任何類型的數位資訊的任何行業。例如,設備租賃行業在現實世界中廣泛使用這些合同,以提高租賃協議的效率。

在醫療保健領域,該技術正在被探索作為臨床試驗中數據操縱的對策。智慧合約甚至可以透過建立共享所有權的明確記錄並相應地分配智慧財產權的所有特許權使用費和收入來執行智慧財產權協議。

本文来自區塊鏈科普投稿,不代表科技商業頭條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6902.html

讚! (0)
區塊鏈科普的頭像區塊鏈科普投稿者
Previous 2024 年 6 月 13 日
Next 2024 年 6 月 13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