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慮向主要銀行注入高達1420億美元資本以刺激經濟

中國考慮向主要銀行注入高達1420億美元資本以刺激經濟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考慮向其最大的國有銀行注入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420億美元)的資本,以增強這些銀行支持疲軟經濟的能力。這筆資金主要來自於發行新的特殊主權債券。這些細節尚未最終確定,並可能隨時更改。若這項計劃得以實施,將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北京首次向其大型銀行注入資本。

儘管中國六大銀行的資本水平遠高於要求,但在降低抵押貸款利率和關鍵政策利率以刺激經濟的背景下,中國急於補充其銀行資本。過去幾年,被徵召支持經濟的貸款機構,如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如今卻面臨創紀錄的低利潤率、利潤下滑和不良貸款上升的挑戰。

國家銀行監管機構的高層李雲澤本週早些時候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局將採取行動增強六大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但未提供進一步的詳細信息。國家金融監管局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這是一種不同類型的刺激措施,」增長投資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郝宏說。「如果通過特殊債券發行進行,這就是財政刺激,能夠在房價持續下滑的情況下穩定銀行,確保銀行的放貸能力不會受到影響。」

中國的超大型銀行在監管機構的壓力下,正被要求向面臨風險的借款人提供更便宜的貸款,這些借款人包括房地產開發商、房主和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融資機構。最近,部分貸款機構響應政府的呼籲,首次支付中期股息以支持股市,即便在利潤增長和利潤率下滑的背景下。

截至香港時間下午2:14,中國工商銀行在這篇報導發布後消除了損失,股價變動不大,而中國銀行則上漲了1.1%。

對於政府來說,目前的資金環境是有利的。今年5月,中國啟動了另一項計劃,發行1萬億元的超長期特殊主權債券,預計將於11月中旬完成銷售。最近的拍賣中,30年期債券的平均收益率為2.19%,根據彭博數據,這是自2007年以來的歷史低點。

中國商業銀行的合併利潤在上半年僅增長0.4%,這是自2020年以來最慢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該行業的淨利差持續收窄,截至6月底達到1.54%的歷史低點,遠低於維持合理盈利能力所需的1.8%閾值。

更高的股息分配也可能侵蝕系統性重要銀行的資本緩衝,這些銀行在全球性「總損失吸收能力機制」下面臨額外的資本要求。六大銀行,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主要依賴保留利潤來增強資本緩衝。

截至6月底,它們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略微下降至11.77%,但仍高於中國系統性重要銀行所要求的8.5%水平。「理論上,大銀行不需要更多的資本來維持運營,除非被要求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彭博智能的高級分析師陳匡宇表示。「在這種情況下,1萬億元的資金基本上是為此目的而設。」

這並不是北京第一次出手支持其銀行,多數銀行仍由國家控股。中國早在1990年代末就曾救助其四大銀行,當時它們的不良貸款比率飆升至約40%。當時,政策制定者發行特殊債券籌集資金,並設立國有壞帳銀行以面值收購1.4萬億元的壞賬。這項努力基本上是成功的,為中國超過十年的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幫助許多大型企業進入全球資本市場。

政府還在2000年代初注入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資本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這些銀行在政府引導貸款給不盈利的國有企業後,承受了大量不良貸款的壓力。在2008年,中國農業銀行獲得約190億美元的救助,結束了對銀行業長達十年的改革。

本內容來自網路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25346.html

讚! (0)
網路新聞的頭像網路新聞投稿者
Previous 2024 年 9 月 26 日
Next 2024 年 9 月 26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