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護國神山台積電與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正在考慮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設立新廠。報導指出,這一計劃若成真,將為未來幾年中東地區的產業轉型提供助力,成為人工智慧(AI)相關投資的基石。一座先進製程晶片廠的建設可能需要耗資約200億美元,且目前的設廠計畫可能涉及多個廠房,總投資規模甚至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並獲得阿布達比的資金支持。
然而,台積電對於這一報導做出了正式否認,並表示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設廠計劃。三星方面則未對此傳聞作出回應。
台積電與三星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一直保持競爭關係,特別是在高階製程方面,兩者的合作與競爭關係愈發微妙。儘管有報導指出雙方可能在中東設廠的可能性,但台積電強調將專注於現有的全球佈局專案,而不會進一步拓展至中東地區。
外媒報導台積電與三星考慮中東設廠 台積電隨即否認
近日,外媒報導指出,台積電和三星正評估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設立新廠的可能性。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路透社》、《彭博社》、《日本時報》等多家國際媒體的跟進報導,然而台積電隨後對此進行了正式否認,強調目前並無此計劃。
台積電計劃於今年年底在德國啟動歐洲台積電公司的建設,旨在滿足未來歐洲汽車產業對晶片的需求。此外,位於日本熊本的工廠也將於今年年底完工,未來的台積電二廠將專注於高階製程半導體的生產。無論是在美國、日本還是德國,台積電都有可能擴展為人工智慧晶片的生產基地。
儘管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的三星長期以來是競爭對手,但在三奈米以下的高階製程技術上,雙方的關係顯得愈發微妙,甚至在高寬頻記憶體領域展現出合作的跡象。因此,當外媒報導雙方考慮在中東設廠的消息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台積電與三星的全球佈局相似,阿聯成為焦點
根據外媒報導,台積電高層近期已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與當地相關人士討論可能建立一座與其在台灣最大、最先進的廠區相媲美的設施。同樣,三星電子的高階領導團隊也在考慮在阿聯投入晶片製造,並已進行初步商討。
儘管台積電和三星尚未對路透社的置評請求做出回應,但在全球電動車普及的背景下,中東地區的石油收入正面臨潛在威脅,這使得當地皇室對未來感到憂心。因而,出現了「以石油換晶片」的發展策略。
實際上,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的浪潮中,三星和台積電的發展步伐非常相似。兩家公司均在美國投資超過千億設立新廠,並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然而,至今尚未在中東或非洲建立大型設施,這可能與當地的半導體政策及補助措施有關。
台積電在德國設廠謹慎行事,中東設廠前景堪憂
儘管德國的投資環境相對低風險,台積電在設廠計劃上仍然保持謹慎的步伐。考慮到需求、成本及風險等多方面因素,台積電在德國的設廠計劃並未急於推進,更何況在條件尚不成熟的中東地區設立工廠。中東的大資本家大多投資於美國的AI公司,如OpenAI,該公司的執行長曾向美國商務部施壓,促使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這也可能是近期有關中東設廠評估消息的來源。
業內人士指出,至今僅有英特爾選擇在以色列設廠,而其他中東國家尚未吸引大型半導體公司。大型科技廠的建立需要足夠的技術資源、人才支持和基礎設施,這與建設飯店的難度大相徑庭。未來10到20年內,先進的半導體廠在以色列以外的中東地區出現的可能性極低,反而更有可能在印度等地成立。
台積電在23日的官方聲明中強調,該公司始終以開放的態度迎接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建設性討論,並重申「我們目前專注於現有的全球佈局專案,並沒有新的海外投資具體計劃」。
本內容來自財經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2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