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學習——無常損失

科普學習——無常損失

DeFi(去中心化金融)項目中,無常損失是每個流動性供應商都應該了解的重要概念。當您提供流動性時,存入的代幣價格如果發生變化,就會產生無常損失。這意味著,當您從流動性池中提取資產時,可能會面臨比最初存入時更低的價值。

無常損失是什麼?

無常損失是指當您向流動性資金池提供流動性後,所存資產的價格相較於存入時發生變化所導致的損失。變化幅度越大,無常損失的程度就越高。在極端情況下,提取的資產價值可能會低於存入時的價值。

例如,如果您存入的資產在池中的價格波動範圍相對較小,則遭受無常損失的風險會降低。穩定幣或不同錨定版本的代幣,因為其價格穩定性,往往能降低流動性供應商的風險。

那麼,為什麼流動性供應商還是願意提供流動性呢?其實,無常損失可以通過交易費用來抵消。在高成交量的資金池中,即使面臨無常損失,流動性供應商仍然有可能通過交易費用獲利。

無常損失是如何產生的?

以Alice為例,她在流動性資金池中存入了1枚ETH和100枚DAI,當時1枚ETH的價格等於100枚DAI,因此存入時的總價值為200美元。如果池中總共擁有10枚ETH和1,000枚DAI,Alice擁有10%的股份。

假設ETH的價格上漲至400枚DAI,套利交易者會將DAI注入資金池並提取ETH,使池中資產的比率反映當前市場價格。此時,池中可能剩餘5枚ETH和2,000枚DAI。

當Alice提取資產時,她可以獲得0.5枚ETH和200枚DAI,總價值為400美元,這意味著她從流動性池中獲利。然而,如果她選擇持有1枚ETH和100枚DAI,這些資產的總價值將上升至500美元。這就是無常損失的本質。

無常損失的估算

當資產價格變動時,無常損失的具體金額可以通過圖表來估算。

科普學習——無常損失

例如:

  • 1.25倍價差 = 損失0.6%
  • 1.50倍價差 = 損失2.0%
  • 1.75倍價差 = 損失3.8%
  • 2倍價差 = 損失5.7%
  • 3倍價差 = 損失13.4%
  • 4倍價差 = 損失20.0%
  • 5倍價差 = 損失25.5%

這些數據顯示,無論價格變化如何,流動性供應商都可能面臨無常損失。

提供流動性的風險

無常損失這一名詞或許並不完全準確,因為只有當流動性供應商提取資產後,這種損失才會變為現實。此時,無常損失很可能會轉變為永久損失。

在為自動化做市商(AMM)提供流動性時,流動性供應商需要謹慎行事。池中資產波動性越大,遭受無常損失的風險就越高。因此,初期建議只存入少量資金,這樣可以在投入更多資金之前,對潛在的回報進行初步評估。

此外,選擇成熟的AMM平台也至關重要。DeFi項目允許任何人輕易地對現有AMM進行分叉,並加入一些小的變更,但這可能會導致資金永遠無法提取。如果某個流動性池承諾的收益率異常之高,則該池可能存在隱藏的風險。

總結

無常損失是所有希望為自動化做市商提供流動性的人必須理解的基本概念。簡而言之,當所存資產的價格發生變化時,流動性供應商就有可能遭受無常損失。在參與DeFi項目之前,了解這一重要概念將有助於您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本內容來自加密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24501.html

讚! (0)
加密新聞的頭像加密新聞编辑
Previous 2024 年 9 月 21 日
Next 2024 年 9 月 22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