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中國車禁令不只擋MG!兩大漏洞或讓台灣便宜車消失

一紙中國車禁令不只擋MG!兩大漏洞或讓台灣便宜車消失

一紙政府禁令,原本應該是高談美好願景的法說會,卻成為品牌陷入末日危機的「法會」。這就是高齡五十五歲的中華汽車在八月底法說會上的真實寫照。

兩年前,這家老車廠通過將中國上汽集團旗下品牌名爵(MG)的車款以國產車模式導入台灣市場,成功逆勢崛起,股價一度逼近一百五十元大關。然而,隨著經濟部於今年八月一日出台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新制」禁令,這一成功模式正面臨重大挑戰。

華為、吉利進台計畫全踩煞車

經濟部的這一禁令要求四大類中國國產車在上市三年內逐步達成自製率最高三十五%的要求,否則將不允許販售。這一禁令甚至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對台灣車市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中華汽車首當其衝。該公司在法說會上表示,目前MG的三種車款合計占其營收約四成,因此現在不是暫停接單就是限量接單。八月份的銷量較上月衰退超過六成,公司股價也已跌破八十元關卡。此外,現代、大通等車款也受到波及,吉利、奇瑞、理想、華為、小米等中國汽車品牌的台灣入市計畫均已暫緩。

台灣車市兩大漏洞

儘管政府出台禁令,但是否能真正擋住中國車入侵,保護台灣國產車產業,還存在疑問。台灣車市存在兩個關鍵課題亟待解決:

買東南亞零件當自製

第一個問題是台灣貿易商通過美化自製率的漏洞來降低成本。一位汽車業顧問透露,台灣進口車的售價與國產車愈來愈接近,導致國產車市占率逐年下降。為了保住價格競爭力,許多車廠過去通過台灣貿易商採購來自中國、泰國等地的廉價零件。即使自製率新規上路,只要排除中國廠零件,其他未納管的東南亞零件依然算入國產車自製率範疇。因此,只要全面禁止中國零組件進口,台灣國產車可能面臨即刻關門的風險。

陸車洗血統繞道入台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車通過繞道第三地、變身為國際品牌進入台灣市場。例如,富豪汽車(Volvo)已被中國吉利收購,賓士(Benz)則有北京汽車、吉利汽車等中資股東,但由於不採取中國生產策略,這些品牌不受自製率新制管控。中國車品牌如不走MG國產車模式,改用富豪汽車、賓士的模式,依然可以在台灣銷售。

便宜中國車消失,台灣消費者將付出代價

若中國車繼續通過繞道方式進入台灣市場,不僅將使組裝廠和零件廠面臨失業風險,還可能大幅提升進口車的價格競爭力,進一步打擊國產車。便宜、高CP值的中國車或將從市場上消失,導致國產車價格上漲,最終形成「肥了車商,瘦了民眾」的新局面。

回顧兩年多前,國產車是否應開放中國車國產化的決策本應經過周全的評估。提高自製率的政策也不能僅僅依賴於規定,還需要有前瞻性的政策遠見,才能真正幫助台灣車市走出困境。

本內容來自科技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22077.html

讚! (0)
科技新聞的頭像科技新聞投稿者
Previous 2024 年 9 月 5 日
Next 2024 年 9 月 5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