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_NET 與 Arch:兩種最新比特幣智能合約實現方案能帶來生態復興嗎?

OP_NET 與 Arch:兩種最新比特幣智能合約實現方案能帶來生態復興嗎?

在過去半個月內,OP_NETArch 這兩個比特幣主網上的智能合約實現方案引發了大量討論。值得注意的是,OP_NET 的名稱與大家熟悉的 OP_CAT 十分相似,均以「OP_」開頭,這可能讓人誤以為它們是相同的技術。

首先,我們來聊聊 OP_CAT。OP_CAT 是比特幣的操作碼,自去年起,社群中的「量子貓」Quantum Cats,即「大巫師」Taproot Wizards 的創始人 Udi Wertheimer 一直呼籲復活 OP_CAT。OP_CAT 是早期存在的比特幣操作碼,但因為擔心可能引發 DoS 攻擊而被中本聰於 2010 年移除。OP_CAT 的作用是允許字符串連接,即將兩個字符串拼接成一個。

這種操作碼如何使比特幣實現智能合約呢?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抽象。對於有興趣的朋友,我推薦閱讀另一位作者 Jaleel 的文章(「13 行代碼助力比特幣實現智能合約?讀懂 OP_CAT 軟分叉」)。總結來說,OP_CAT 涉及比特幣網絡的軟分叉,這需要 BIP-347 提案的通過,目前該提案僅進展到「Proposed」狀態。

雖然在 BCH 和 BSV 上的 OP_CAT 已經存在多年,但相關的用例仍然相對抽象。OP_CAT 的復活更像是比特幣智能合約的解鎖第一步。如果 OP_CAT 能夠成功復活並帶來一些創新的用例,未來可能會解鎖更多比特幣操作碼,進一步推動智能合約的發展。

而 OP_NET 實際上應該歸為符文、BRC-20、ARC-20 這些「協議」類別。雖然它的名稱中有「OP_」,但其實現方式與比特幣操作碼無關。

OP_NET

OP_NET 的框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比特幣主網在 OP_NET 技術框架中扮演的是「行為發起層」與「最終確認層」的角色。而智能合約的執行與狀態確認則由 OP_VM 和 OP_NET 節點組成的「執行層」來完成。

OP_NET 與 Arch:兩種最新比特幣智能合約實現方案能帶來生態復興嗎?

根據技術框架圖,OP_NET 在比特幣主網實現智能合約的流程為:用戶從比特幣主網發起交易,交易數據字段中包含字符串「BSI」,使執行層能夠識別這是一筆 OP_NET 合約交互交易。交易確認後,OP_VM 執行相應的合約操作並進行狀態更新,由 OP_NET 節點進行狀態確認,最終將狀態提供給比特幣 dApp。dApp 在獲得合約執行結果後,也會將結果提交到比特幣主網。

OP_NET 與 Arch:兩種最新比特幣智能合約實現方案能帶來生態復興嗎?

OP_NET 的交易費用包括兩部分:比特幣網絡基本費用和 OP_NET 交易費。OP_NET 交易費由執行費和優先級費組成,兩部分費用均以比特幣支付。當 OP_NET 交易費超過 0.0025 比特幣時,330 聪會被「燃燒」,多餘的部分則作為獎勳給予節點運營者。所謂「燃燒」其實類似以太坊上常見的將錢打入合約地址後無法取出的情況,因為 OP_NET 使用了一種特定的比特幣交易「Taproot 腳本路徑支出」,將比特幣地址抽象為合約地址,任何人無法控制這個合約地址,因此達到了「燃燒」的效果。

OP_NET 背後的團隊是 MotoSwap 的團隊,他們曾在 BRC-20 時期推出過 $OSHI。OP_NET 雖然使用比特幣作為協議交互的 Token,但也內置了 OP_20 和 OP_721 標準,顯示出其「新協議、新資產」的風格。

Arch

與 OP_NET 不同,Arch 已經獲得了由 Multicoin Capital 牽頭,OKX、Portal Ventures、Big Brain Holdings 和 ABCDE 等參投的 7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Arch 擁有自己的 Token,用作 Gas 費和 PoS 網絡驗證者的質押 Token。

因此,Arch 的定位與 OP_NET 完全不同。Arch 被定位為「建造在比特幣主網基礎上的智能合約層」,也可稱為「比特幣 1.5 層」。

OP_NET 與 Arch:兩種最新比特幣智能合約實現方案能帶來生態復興嗎?

Arch 的工作流程如下:用戶從比特幣主網發起交易,Arch 節點嗅探並處理與驗證交易,領導者節點負責建立 Arch 網絡的區塊,並將最終確認的比特幣交易提交回比特幣主網。

儘管 Arch 的運作與 OP_NET 有些相似,但 Arch 在如何保證網絡穩定性等技術方面的描述更為詳細。例如,他們使用了「FROST + ROAST」簽名方案,保證只要 51% 的網絡成員誠實合作,就能簽署簽名來確保網絡的穩健性。

Arch 支持用比特幣支付合約交互的費用,並在後端進行費用轉換,因此用戶不需要另一套錢包。

結語

OP_NET 和 Arch 在技術實現上有些相似,都把比特幣主網當作「發起端」與「確認層」,而「執行層」則由各自的技術實現。然而,這兩個項目的定位風格卻截然不同,OP_NET 更偏向「協議」,而 Arch 則是「比特幣 1.5 層」。

雖然比特幣主網的爆塊時間問題可能會限制兩者 dApp 的效率,但我們仍然樂見比特幣生態的持續探索。只有探索,才能促進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Arch 的 Token 可能會在明年第一季度進行 TGE。如果有相關的測試活動或基於 Arch 的 dApp 推出,大家可以關注並參與。至於 OP_NET,目前仍需期待其在生態中能推出哪些優秀的 Token。

本內容來自NFT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21131.html

讚! (0)
NFT的頭像NFT投稿者
Previous 2024 年 9 月 1 日
Next 2024 年 9 月 2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