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SoSoValue數據,香港的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現貨ETF規模僅為美國的0.5%。這一情況引發了當地交易所和金融專家的關注,並指出了造成目前狀況的系統性問題。
以太坊現貨ETF上市是否能救得了ETH?
SoSoValue的數據顯示,香港的比特幣和以太坊現貨ETF在多日內出現了淨申購和淨贖回量為零的情況。儘管SoSoValue官方表示,香港的加密ETF支持現金和實物認購,而透過實體BTC或ETH實體認購方式購買的ETF份額不會產生該資產的現金流入,因此這些不會簡單地計入每日淨流入統計量,但這仍未能改變香港市場交易的低迷狀況。
OSL交易所執行董事指出香港加密貨幣ETF面臨系統性障礙
對於這一狀況,香港持牌加密貨幣交易所OSL的執行董事暨監管事務主管Gary Tiu在Foresight 2024的討論中表示,香港的加密貨幣ETF面臨系統性障礙。他指出,在香港,特別是在基金和結構性產品方面,發行人和最終投資者之間通常存在大量的中介機構,包括經紀人、銀行、私人銀行和零售銀行等。這些中介機構通過分銷金融產品賺取高額佣金,而ETF的佣金僅為結構性產品佣金的1%到2%,因此對經紀人來說,推廣此類產品的誘因較少。Tiu認為,香港的激勵制度是ETF作為金融工具發展困難的原因之一。
此外,Tiu還指出,香港的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整體上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持有負面偏見,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香港加密貨幣ETF缺乏交易商和經紀商
復星財富數位資產總監Chen Zhao補充道,香港的加密貨幣ETF也缺乏足夠的交易商和經紀商。他解釋說,香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分為三類:西方機構、中國機構和香港機構。中國的經紀商和交易商要麼不被允許處理此類產品,要麼選擇不處理。西方金融機構則沒有交易這些產品的必要,因為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費用和激勵,且更容易接觸到美國的ETF。因此,來自香港的市場參與者規模相對較小,這是香港加密貨幣ETF成長的主要限制因素。
香港BTC、ETH現貨ETF規模與美國差距巨大
目前,香港比特幣現貨ETF的資產總額僅為2.7億美元,以太坊現貨ETF的資產總額為3,908萬美元,相較於美國的551億美元和72.8億美元規模,兩者的差距相當顯著。香港的兩者加總不到美國市場的0.5%。
總結來看,香港的加密貨幣ETF要想在市場中提升其地位,仍需面對多重挑戰。香港希望成為Web3中心的夢想,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和觀察。


本內容來自加密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1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