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Now 發射平台:發文即發幣,用戶與發幣者統一起跑

MakeNow 發射平台:發文即發幣,用戶與發幣者統一起跑

在今天下午,Nansen 創辦人 Alex Svanevik 在 X 平台上發布了一則帖子,內容提到「$IQ @makenowmeme」。這篇貼文介紹了 MakeNow.Meme 平台,這是一個類似 Pump.fun代幣發射平台,最引人注目的是可以直接通過 X 平台的發文來進行發幣。Alex 的這次發文實際上是使用該平台功能來發布一個「測試」代幣。本文將深入探討該平台的功能和潛在方向。

協定功能

根據官方說明,MakeNow.Meme 是一個「允許任何人直接透過 X 平台的推文來啟動 Meme 代幣」的平台。儘管該平台已於 7 月 10 日上線,但直到 Alex 的推文宣傳後,才開始引起公眾關注。

MakeNow.Meme 的應用程序相當簡單,用戶只需在推文中加入「$」符號和代幣代碼開頭,接著添加代幣描述,最後標註 @makenowmeme 即可。除了文字外,用戶還可以附上圖片或影片作為補充資訊。

相較於傳統代幣發射方式,MakeNow.Meme 擁有幾個重要特性:

  1. 免費部署代幣:用戶無需自行支付部署費用,平台會補貼這部分開支。其他平台則要求開發者支付 Gas 費用,這筆費用約為 0.02 SOL,而從內盤發射到 Raydium 的成本則需 2-3 SOL。尚不清楚 MakeNow 是否會以相同方式處理這些費用。
  2. 傳播與籌碼選擇:用戶在 X 平台發文時,無法獲得底部籌碼,但能最快速地傳播代幣。除了 X 平台的發帖,MakeNow 還支援類似 Pump.fun 的網站內部署,此時開發者可以選擇第一個購買代幣,並自由決定購買比例,但代幣資訊的傳播需要二次操作。
  3. Bonding Curve 變化:MakeNow 的 Bonding Curve 相較於 Pump.fun 更為陡峭,意味著早期籌碼的獲利倍數可能更高。(注:Bonding Curve 通常翻譯為聯合曲線,更準確的翻譯為價格變化函數,指代幣在銷售過程中價格隨著進度變化的函數。)

前路展望

  1. 相對公平的發射方式:Pump.fun 的名人發幣常被詬病,部分名人會在購買籌碼後再發佈鏈接,造成後來的用戶只能搶購剩餘的籌碼,存在內幕交易和傾銷情況。而 MakeNow 理論上用戶與發幣者處於同一起跑線,能夠更放心地參與,不必擔心內幕倉,或成為未來名人發幣的主要途徑。
  2. 科技體系的挑戰:Pump.fun 名人發幣和 friend.tech 早期,Alpha 社群已經開發了大 V 監控的科技體系,在資訊取得速度上遠超一般用戶。MakeNow 也可能面臨同樣的挑戰,儘管理論上用戶與發幣者處於同一起跑線,但如果平台成功佔據市場地位,早期籌碼可能被機器人迅速獲取,普通用戶接盤的機會或將再次受限。

結論

此前作者在《要公平還是要倍數?從 Whales Market 創始人所推仿盤解讀 Pump 統治力》一文中分析,Meme 用戶本質上最需要的是「最純粹、最具賺錢效應的賭場」。MakeNow 剔除了開發者的底部籌碼,提升了賺錢效應,並保留了 Pump.fun 最核心的賭場內容,或許在某些方面能夠爭取市場份額。

本內容來自加密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16230.html

讚! (0)
加密新聞的頭像加密新聞编辑
Previous 2024 年 8 月 1 日
Next 2024 年 8 月 1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