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有網友在社群媒體爆料,廣州的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Temu總部再度遭遇大規模商家抗議。約200-300名中小商家聚集在低調的Temu總部,抗議平台的高額罰款和扣貨款政策。商家聲稱,統計到的罰款總額高達約1.14億元,涉及279家商戶,而截至當日,售後扣罰及預留金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38億元,波及商家數量增加至407家。這一系列數字背後,是中小商家難以承受的經濟壓力和對平台政策的不滿與無奈。
抗議的起因主要源自於Temu平台的退款機制和新推出的商品品質事故處理規則。今年5月以來,大量Temu賣家在社群媒體上吐槽,頻頻遇到消費者申請“商品僅退款”,而平台大多同意了這些退款申請,導致店鋪損失嚴重。 7月23日,Temu公佈的新規:商品品質事故處理規則,成為壓垮商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了解,這並不是偶發事件,長期以來商家對Temu平台罰款政策不滿的集中爆發。根據現場短片爆料,維權的商家中,被罰款金額總計約8-10億元。商家表示,Temu平台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極大,罰款金額動輒數倍於貨款,且罰款理由模糊不清,缺乏具體訂單和明確原因。這種「一刀切」的罰款機制讓許多中小商家難以承受,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本來就狹窄的背景下,更是雪上加霜。
這並非拼多多平台首次遭遇商家抗議。去年10月,在廣州番禺萬博奧園國際中心,曾發生類似抗議事件。早在2023年3月下旬,拼多多上線自營店「拼多多福利社」後,就曾引發一系列「炸店」事件。當時,一些對拼多多處罰規則不滿的商家湧入店鋪惡意下單後僅退款,導致店鋪營運受到嚴重影響。從3月28日起,拼多多平台上的幾十家品牌店先後遭遇大量人員集中“炸店”,給平台帶來了不小的衝擊。面對「炸店」事件,拼多多方面曾表示這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行動,並承諾將固定相關證據,堅決訴諸司法機關。同時,對於遭遇「炸店」的品牌店,平台表示將兜底承擔所有損失。
但商家普遍認為,Temu的規則過於苛刻且不透明,導致他們在經營上難以預見和避免風險。例如,鞋子尺寸偏差超過1碼,就需依照申報價格的5倍支付賠付金,但不同地區消費者對尺寸的接受度不同,這種規定過於嚴苛。
商家反映,Temu平台的規則並不透明,商家往往在被罰款後才了解到自己違反了哪些規定。這種不透明性增加了經營的不確定性,使商家難以提前規避風險。此外,同樣的違規行為在不同情況下可能會受到不同處理,這種不一致讓商家感到困惑和不滿。
商家希望Temu平台能提高規則透明度,明確告知哪些行為會被視為違規,並提供具體案例說明。他們也希望平台能夠簡化規則,減少不必要的複雜性,讓商家更容易理解和遵守。此外,考慮到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商家希望平台增加規則的彈性,允許在一定範圍內調整商品描述和銷售策略。
截至目前,Temu平台尚未對此事作出正式回應。據去現場的商家爆料,Temu高層「王總」在現場與商家對接,但並未提供明確的解決方案。王總表示,今天到現場的商家會安排明天找相關人員登記,之前來過的16名商家可以釋放售後預留金,但關於公開透明扣罰依據和處理機制,平台無法解決。對於不滿意的商家,建議訴諸法律。
有業內分析師表示,隨著全球電商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跨境電商平檯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更複雜的市場環境。如何在保障消費者權益與平台秩序的同時,為商家提供更優質、更公平的服務與支持,成為了跨境電商平台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挑戰往往伴隨著機會。對於Temu這樣的跨境電商平台而言,如果能夠積極應對挑戰、不斷改善自身政策和服務體系,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快速發展。同時,對於中小商家而言,如果能夠抓住跨境電商的機會、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就有可能在全球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實現永續發展。
本內容來自若安丶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1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