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接受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專訪時,再度指責「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產業」,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的產業專家們表示,台灣憑藉的是遠見、努力和投資,絕對不存在偷竊之說。專家們強調,台積電(TSMC)創辦人張忠謀所打造的「晶圓代工」模式,是改變全球半導體版圖的關鍵。
川普在專訪中聲稱台灣竊取了美國價值5000億美元的晶片業務,然而專家們反駁說,台灣之所以能夠在晶片產業中崛起,是因為具有遠見、努力和大量投資。現年93歲的張忠謀,於1987年創辦台積電,當時Intel、Motorola和Texas Instruments是業界龍頭,而張忠謀曾在這些公司工作過。
張忠謀在55歲創立台積電時,就清楚地認識到台灣在研發和積體電路設計方面不具優勢,但他認為台灣在半導體製造方面具備潛在優勢,因此決定採用全新的「晶圓代工」模式,即專為客戶生產設計的晶片。這一創新模式奠定了台灣在全球晶片業的領導地位。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目前全球超過90%的先進晶片來自台灣。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作者米勒(Christopher Miller)指出,台積電專注於製造,並變得越來越擅長,這使得公司能夠幫助不同客戶生產晶片並擴大規模。規模化帶來更多收入,進一步用於改善生產技術、降低成本,讓整體營運更有效率。
專家也提到,雖然台灣的紡織業和消費電子品也嘗試過合約製造模式,但晶片業表現尤其出色。台積電前研發總監楊光磊表示,一流的工程師、相對較低的勞動成本和較長的工作時間,帶來了更高的生產率,這些因素幾乎無法複製。
雖然無法確定川普若重返白宮將對台灣產生何種影響,但楊光磊認為,晶片公司應該攜手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這對台積電來說至關重要。目前,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了三座工廠,但因不同的勞動法和工作文化面臨多重挑戰。楊光磊指出,台積電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建立適合當地的製造文化,才能真正成為全球化的企業。
本內容來自科技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1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