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領先的圖形處理器(GPU)製造商輝達(Nvidia)宣布,其地表最強AI晶片GB200已進入量產階段,預計今年第三季大規模放量。這項消息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特別是台灣地區的供應鏈廠商,被視為本次放量潮的主要受益者。
根據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張繼文分析,GB200作為2025年最重要的AI伺服器產品,將大幅提升硬體及零組件的產值。這款晶片不僅在硬體規格上較上一代產品H100有大幅提升,其單價更是H100的10倍,展現出其強大的市場潛力和競爭力。
張繼文進一步指出,基於GB200的NVL36和NVL72伺服器機櫃分別搭載了36個和72個超級晶片GB200,以及對應的Grace CPU和B200 GPU,平均售價分別可能達到180萬美元和300萬美元。這一高階配置無疑將推動AI伺服器市場的進一步繁榮。
台積電、鴻海、廣達等台灣企業作為GB200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將直接受惠於此波放量潮。據預測,台積電將在2025年製造總計500萬至520萬個基於Blackwell架構的GPU,主要用於生產GB200。這一數字不僅彰顯了台積電在高階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也預示著其未來業績的強勁成長。
此外,鴻海和廣達也已宣布將從今年第三季末開始量產NVL36和NVL72伺服器,並計劃在2024年底前交付5,000個至1萬個機架。這項舉措無疑將進一步鞏固台灣企業在全球AI伺服器市場的地位。
PGIM Jennison美國成長基金產品經理彭子芸也表達了對AI晶片市場的樂觀態度。她指出,AI運算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作為支撐,這將為GPU、AI晶片等大廠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她預測,從2023年至2027年,運算AI和推論AI晶片的複合成長率將達到32%至60%,而客製化晶片(ASIC)的成長幅度更為驚人,可望達到85%的複合成長率。
綜上所述,地表最強AI晶片GB200的量產不僅標誌著AI技術的重大飛躍,也為台灣地區的供應鏈廠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這一領域的市場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本內容來自創作者:Nubia 上傳發布,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1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