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achain聯合創始人專訪:幣圈最後一條有趣的公鏈,堅持草根運動到底

Berachain聯合創始人專訪:幣圈最後一條有趣的公鏈,堅持草根運動到底

在「Solunavax 三劍客」引領的Alt L1時代結束後,「新公鏈」這個賽道變得索然無味。一方面,L2和RaaS等模塊化基建的完善讓「造鏈」變成了一件相對簡單的事;另一方面,大而全的新公鏈從生態架構到前端體驗呈現出高度的同質化,儘管宣傳稿裏出現了一堆新詞彙,但實際上連名字都很相似。

過去一年,團隊和VC都過分地將注意力放在了鏈的所謂技術革新上,強調TPS和結算速度,卻忽略了產品PMF這個基本問題。在「反VC幣」、「反高FDV」等社區呼聲下,市場不再願意爲這些新生態高性能公鏈買單,許多大型項目已經成爲鬼鏈。

相比之下,將用戶活躍度作爲突破口的Solana和TON卻格外受歡迎,人們在pump.fun裏虧得不亦樂乎,在Telegram上點到小指抽筋。你從SOL和TON的價格表現中能看出來,只要有理由,價格再高也有人買單。所以「VC幣」並不是新公鏈出生即死亡的根本原因,「技術門檻」都是紙老虎,「有人來你這兒玩」纔是生存要領。這也是判斷公鏈潛力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按照這個邏輯將今天市場上的新公鏈審視一遍,能超過及格線的恐怕就剩下Berachain了。

近期,BlockBeats採訪了Berachain聯合創始人Smokey The Bera,聊了聊他們「草率」的LOGO設計,以及打算怎麼「揮霍」到手的1.4億美元融資。

草根文化+超高估值=?

Berachain,這是一條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異類的鏈,略顯抽象的品牌名稱、摸魚式的LOGO設計,甚至連共識機制都變成了DeFi遊戲。但就是這樣一條草根色彩濃厚的鏈,在過去一年以超高估值完成了A、B兩輪共1.4億美元的融資。在沒有對它做深入瞭解之前,Berachain或許真的會讓你懷疑世界是個大草臺班子。

Berachain聯合創始人專訪:幣圈最後一條有趣的公鏈,堅持草根運動到底

然而實際上,Berachain擁有最純正的Degen基因,它源起於一個叫Bong Bears的變基(Rebase)NFT項目,隨後由幾位DeFi OG聯合啓動,並迅速吸引了一衆DeFi早期投資者加入。儘管主打草根文化,但無論是實力還是財力,Berachain都不可能是一個草臺項目。

有意思的是,從Bong Bears NFT再到今天的Berachain,「流動性」似乎一直是團隊在打造產品時圍繞的關鍵詞。而流動性的背後,是對玩法、博弈、收益的設計,產品的衡量標準也不再是技術水平,而是用戶畫像和活躍程度。

Berachain聯合創始人專訪:幣圈最後一條有趣的公鏈,堅持草根運動到底

創始人訪談

個人背景與項目緣起

BlockBeats:在開始前,請你簡短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爲什麼決定從投資人「轉型」項目創始人?

**Smokey the Bera:**我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創辦公司或爲公司分配資本。在成爲風險投資人之前,我其實就已經是一位創始人了。那時我在醫療保健和生物科技領域,這與加密領域有很大不同。但我認爲,一旦你在某個領域成爲創始人,那麼在另一個領域成爲創始人就會容易得多,或者說你會更瞭解作爲創始人是怎樣的感覺。這就是爲什麼轉變的過程比較容易讓我適應。

我認爲風險投資人在某些方面,是一個很好的路徑。我在初次創業時通過試錯學到了很多東西,結果也很不錯,然後我想,我可以在風投行業工作,並利用它來積累很多我在專注於單一產品時不一定會學到的經驗。

而現在,我可以說是從之前的創始人經歷和風投經驗中獲得了很多信息,結果又再次成爲了創始人,但這並不是特別計劃好的。正如你提到的那樣,我們最初只把Bong Bears看做一個有趣的NFT實驗,但後來事情的發展超出了我們的意料,在某個時刻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認真對待這個項目。

簡而言之,我喜歡探索新奇的事物,風投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做到這一點,但我認爲作爲創始人你可以對一些事情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你想看到一些難得機遇時,你必須親自去做。

項目氛圍與社區文化

BlockBeats:聊回Berachain,即使有了你的機構背景,加上項目本身的鉅額融資,它還是給人一種既隨意又Degen的感覺,並不像常規的「VC項目」。這種氛圍是你們故意保持的嗎?

**Smokey the Bera:**是的,當我們回顧過去幾年的加密項目或者實際能夠建立起真正社區和生態系統的項目時,可以看到一種漣漪效應:你最初吸引的一定是一些加密原生用戶或者「鏈上Degen」,然後這種影響纔會逐漸擴散到其他用戶身上。

對於我們來說,從團隊個性以及我們圍繞BeraNFT構建的品牌來看,過於正式會收效甚微。我們沒有試圖把自己表現得像Sui或者Aptos那樣,即使我們擁有一支非常有資質的團隊,也可以與任何其他組織展開激烈的競爭。但到目前爲止,我們即使在非常有限的營銷預算下,所取得的工作進展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從社區對齊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合適的選擇。正如之前提到的,Berachain起源於一個與相關的Bong Bears NFT項目,這幾乎無法以正式的方式呈現,但反過來卻也成了我們社區最強大的部分之一。因爲這是一個非常草根、非常有機的概念,人們因文化相聚在一起,而不是用機器人水軍或者PUA用戶完成各種任務,只是一些相信這個概念並享受相互調侃和社交的人的「聚會」,並試圖創造一種同事般的環境。

資金與社區的平衡

BlockBeats:在當前的市場,人們越來越懷念那些自然生長的「有機小市值實驗」,而這正是Berachain傳遞給用戶的氛圍。但同時,你們也籌集了大量的VC資本。一方面是希望保持自然的小羣體氛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資本和擼毛黨等待回報,你們怎麼權衡這種衝突?

**Smokey the Bera:**我認爲這是一個多方面的答案。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爲資本和社區不能共存,但我認爲這其實是錯誤的。資本可以幫助你發展社區,創造大多數羣體無法接觸到的非對稱機會和交易,特別是在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相當可觀的資金儲備。

很多低FDV和早期的草根項目,反而在未來的社區中處於更不利的位置,因爲他們被迫將項目的代幣賣到公開市場或OTC平臺。我們的觀點是,我們寧願籌集VC資金,讓我們在市場上有更大的槓桿作用,吸引最佳人才,而不是將來賣給社區。每次看到以太坊基金會賣出代幣時,人們都會說「以太坊基金會在自己拋售」,我們不想那樣做。

我認爲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當我探索新的生態系統時,不論是Arbitrum、Optimism還是其他新L1,在大部分情況下,真正創造財富的不是質押或治理的Gas代幣,而往往是那些在鏈上推出代幣的項目。回顧最近的所有L1或L2發佈,大多數在吸引有機會從零到一的潛力項目在自己的鏈上TGE這件事情上做得很差,基本都是現有產品的相對通用的分叉,所以人們玩一個月或兩個月就會失去興趣。看看Blast生態系統,Orbit Protocol曾經有5億美元的TVL,現在FDV不到300萬美元。當市場對L1或者L2代幣不利時,人們根本不想要這些代幣,所以它們往往會變成非常常見的「Pump & Dump」項目。

如果我們真正希望一個生態系統繁榮,並保持社區的感覺,就需要有早期的社區驅動、高度互聯的項目,真正爲人們提供機會。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發佈前專注於構建本地生態系統,以避免大多數L1在前6到12個月內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可做的常見問題。

簡而言之,保持社區驅動的感覺和與投資者建立有意義的關係並不矛盾。我們相信,通過與那些認同我們長期願景的人合作,我們可以創造一個真正有吸引力且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本內容來自加密新聞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12634.html

讚! (0)
加密新聞的頭像加密新聞编辑
Previous 2024 年 7 月 15 日
Next 2024 年 7 月 15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