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學習——哈希值

科普學習——哈希值

密碼學中,哈希一詞指的是一條資料透過雜湊函數提交(映射)後,由雜湊函數產生的輸出。除了簡單的雜湊之外,雜湊函數產生的輸出也可以稱為散列值、散列碼或摘要。

為了更好地理解散列是什麼,下面介紹一下雜湊:值得討論什麼是雜湊函數及其工作原理。

雜湊函數是一種數學演算法,可將任意大小的輸入值轉換為固定大小的輸出(哈希)。在大多數情況下,輸出由十六進位數組成。這意味著哈希通常表示為數字(0 到 9)和字母(a 到 f)的組合。

例如,如果我們使用單字“Binance”作為輸入值,並透過 SHA-256 雜湊函數將其映射,傳回的輸出值(或雜湊)將是:

f1624fcc63b615ac0e95daf9ab78434ec2e8ffe4021444631b05511631b

請注意,無論我們執行此操作多少次,輸出都將始終相同(只要輸入不變)。

另一方面,對輸入的任何微小更改都會導致哈希函數返回完全不同的哈希值作為輸出。例如,如果我們提交單字“binance”而不是“幣安”我們將得到以下雜湊值:

59bba357145ca539dcd1ac957abc1ec5833319ddcae7f5e8b5da0c36624784b2

雜湊值可用於驗證某些資訊的有效性,而不會被洩露資訊的內容資訊群島。在實際應用中,雜湊函數可以應用於多種場景。一些用例包括資料庫查找、大檔案分析和資料管理。

當與加密技術結合時,我們就有了所謂的加密雜湊函數。它們廣泛應用於資訊安全領域,是大多數區塊鏈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比特幣區塊鏈有許多涉及哈希的操作,這些操作在挖礦過程中至關重要。

本內容來自區塊鏈科普 投稿,不代表本網站觀點與立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kejixun.com/11538.html

讚! (0)
區塊鏈科普的頭像區塊鏈科普投稿者
Previous 2024 年 7 月 9 日
Next 2024 年 7 月 9 日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HARE
TOP